慎防中暑 認識香港暑熱指數

香港位處亞熱帶地區,隨著近年的環球天氣變暖,更經常出現極端天氣,而香港的夏天,很容易令人出現熱傷害。要預防中暑或熱衰竭等熱傷害,在戶外運動或工作時,必須注意暑熱的情況。香港天文台近年制訂的「香港暑熱指數」,非常值得參考。

「香港暑熱指數」(Hong Kong Heat Index)是參考 K.L. Lee 等專家於2015年在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發表的研究而訂定。研究人員開發熱能的研究指數,適用於像香港這種炎熱潮濕亞熱帶氣候地區。這個研究利用了從2007年至2011年的住院數據以及香港的熱壓力測量數據來進行,從而找出適應香港夏季高濕度條件的係數。

 

住院率對「香港暑熱指數」(HKHI)和另外兩個高溫指數(即濕球溫度(WBGT)及淨有效溫度(NET)變化的反應分析顯示,在熱壓力對患者的影響方面,HKHI的表現普遍優於WBGT和NET。根據研究結果,肯定了HKHI的參考標準,以加強香港的熱壓力資訊服務。


過去的研究表明,氣候條件會對公眾健康產生巨大影響。炎熱天氣環境下的熱壓力(Heat  Stress)跟香港人,尤其是老年人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偏高有密切相關。熱壓力是指熱量對人體產生壓力或不適的影響。一般來說,人體的新陳代謝會不斷產生熱能,並透過直接輻射、空氣傳導和出汗,以及透過液體蒸發時帶走「潛熱」等方式散失,以維持體內溫度在一個平衡的狀態,所以人類又稱為恆溫動物或所謂「溫血動物」,因為體內溫度會維持在攝氏37度左右,令體內各種酵素保持正常,以利於各種新陳代謝作用的發生。

 

當人進行體力勞動或進行運動時,體內會產生更多的熱能。為了維持在正常的體溫,多餘的熱量需要透過更多的出汗轉移到外部環境,增加透過皮膚表面汗水蒸發引起的熱量散失。如果熱能無法及時散發,體溫就會持續升高,到了中暑的程度,就會危及生命。有4個主要氣象因素都會影響到人類感知的熱壓力,分別是氣溫、相對濕度、風速和太陽輻射。高溫會使身體很難透過定向輻射散失熱量,相對地,濕度愈高,汗液就更加難以蒸發,人體就愈難透過流汗散失熱量。平靜的空氣和低風速的環境會減少汗水的蒸發和皮膚的散熱能力。在陽光直射下,太陽輻射就會增加熱量,體溫就會升得更高。


當在戶外環境中工作或從事體育活動時,環境溫度和濕度產生的熱壓力,會透過風速和太陽輻射的短期變化來進行調節或增強,所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周圍環境和雲量的變化。因此,除了常用的空氣溫度和濕度之外,還必須考慮太陽輻射和空氣流動影響的「熱指數」。這將有助於評估從事戶外活動的個人所遇到的熱壓力,尤其是那些不常參加戶外活動,而沒有對熱壓力產生生理適應(Acllimatisation)的人。 設定 「香港暑熱指數」能夠使人知悉暑熱的危險因素,在進行體育活動、工作等時,避免或遠離炎熱和不舒適的環境。


根據這項研究,「香港暑熱指數」的具體計算方法設定為根據自然濕球溫度(Tnw)、黑球溫度(Tg)和乾球溫度(Ta),綜合計算出來。具體數值相等於0.80Tnw + 0.05Tg + 0.15Ta。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需要深究或者自行去運算這個複雜的算式,只需要參考天文台發出來的資訊便可以了。

 

一般而言,當天文台京士柏站的暑熱指數在30左右或以上,市民便應採取適當的防暑措施,避免炎熱天氣對健康帶來影響。這些措施包括,在炎熱天氣下或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士,應參照勞工處的《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採取所需的防暑措施。而在戶外活動的人士,應留意身體健康狀況,帶備食水及防曬用品,並應減少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在室內地方的人士,也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大家要特別關注長者或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狀況,如果這些人士並非與你一起,請定期致電或探訪他們,看看是否需要提供幫助。



馮偉業(Kerry)
整全保健學院院長、馮偉業物理治療師事務所總監。現任香港運動訓練及治療學會會長、香港推拿治療學會會長及國際物理治療師針灸協會會長(該會成立以來第一位亞洲人出任會長)。擁有香港、澳洲、英國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澳洲註冊中醫師等多項專業資格。

下載圖片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