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LINE
iBeauty 專業美容資訊網 關於我們 會員登入 進入手機版

運動員的軍醫[專業知識][其他]

「軍醫」一詞,當然是源於軍中,意思就是隨軍的醫生,負責照料戰場上的傷兵;然而軍旅生涯危險多變,以前隨軍的「醫生」未必真的是「醫生」,赤腳的也可以擔當。引伸而言,「軍醫」這個名詞很多時都會用來形容跟隨運動隊伍出征的醫療人員,同樣,這些「軍醫」也不一定是醫生(西醫)。


馮偉業(Kerry)整全保健學院院長、馮偉業物理治療師事務所總監。現任香港運動訓練及治療學會會長、香港推拿治療學會會長及國際物理治療師針灸協會會長(該會成立以來第一位亞洲人出任會長)。擁有香港、澳洲、英國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澳洲註冊中醫師等多項專業資格。

一個運動隊伍外出比賽,如果能有個西醫隨行,或者在訓練時、比賽時在場地上照應,當然是最好不過。只是西醫一般都時間寶貴,收費更貴。所以即使強如美國,以往能付得起聘任西醫的運動隊伍並不多,尤其是附屬於各大、中、小學的運動隊伍,就更難負擔了。所以一般而言,傳統上運動隊伍的「軍醫」反而多是物理治療師,而非西醫。

五花百門的「軍醫」
只不過隨著物理治療師的專業發展,和其他醫療單位對物理治療師的需求日增,即使物理治療師也變得供不應求,所費也不菲,因此一些業餘的運動團體和附屬於學校的運動隊伍,也很難得到物理治療師作為「軍醫」。於是由上世紀5、60年代開始,美國便出現了一個新的行業—Athletic Trainer(AT),AT早年沒有正式的中文譯名,由於美語的Athletics相當於英語的Sports,即是包括所有體育運動而不是單純的田徑(Track and Field),這個職業後傳入英語系國家時,就稱為Sports Trainer,現在一般稱為「運動訓練員」或「運動防護員」。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美國的AT已經變成運動隊伍的運動醫療團隊的重要成員,在醫生和物理治療師的督導下為運動員提供從預防運動創傷、制訂訓練計劃、現場即時處理運動創傷,以至運動創傷的康復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實「軍醫」的人選,基於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在美國,主流的西醫、物理治療師和運動防護員,是擔當「軍醫」的常見人選,但在美國與西醫同樣擁有「醫生執照」(Licensed Physician)的整骨醫生(Osteopathic Physician),以至手法治療師(Chiropractor)(香港譯作脊醫),擔當「軍醫」的亦很普遍。

香港的「軍醫」發展歷程
至於「華洋雜處」的香港,早期的「軍醫」,尤其是在從前最早及唯一的職業運動—足球隊中,「軍醫」的角色則多由中醫的「跌打醫師」擔當,直至上世紀末,由於國際足協(FIFA)明令要求參與國際賽事的球隊,必須由物理治療師擔任「軍醫」,香港的足球隊才漸漸改由物理治療師負擔起「軍醫」的職責。

說到國際賽事的規定,筆者有個有趣的經歷。2008年,中國北京取得了奧運會的舉辦權,中國第1次舉辦這麼盛大的國際賽事,除了要建場館、搞配套之外,還得遵照國際奧委會的要求,提供合適的醫療服務和支援。國際奧委會的其中一項要求,就是要有物理治療師擔任駐場的物理治療服務,當時中國的康復服務,還沒有發展起來,那裡找來這麼多的物理治療師呢?所以中國奧委會只能在硬件方面盡量做到國際奧委會的要求,至於物理治療師嗎,就只能找來西醫、中醫等來「充撐場面」。 當年筆者隨香港聖約翰救傷隊的志願隊伍至北京提供服務,我本來是被派至三項鐵人項目中擔任救護車支援服務的,但當場地醫療服務的主任知道我是物理治療師之後,在比賽當日臨時抽調了我去終點處提供服務,結果我由一個救傷隊員變回一個物理治療師,亦是全場唯一的一個物理治療師。

物理治療師充當駐場「軍醫」,在當時的中國確是鳳毛鱗角的東西,但外國的運動員的視野當然不一樣。當時有一位日本選手,到終點後須要到醫療站接受治療,起初她一直拒絕接受我們的人員給她治療,直到我跟她說明我是從香港來的物理治療師,她才乖乖的接受了我的治療。

作為一個隨隊軍醫,我們的職責有時更會超越一個醫師和治療師的角色,特別是一些資源較少的運動隊伍,我們可能更要扮演家長、營養師、心理學家等不同的角式,完全是「一腳踢」呢。其實運動員要在運動中達至好的表現和防治傷患,「軍醫」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在醫療人員一直短缺和支援經費仍然不足的情況下,發展運動防護,對整個香港運動員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利申:作者是香港運動訓練及治療學會的會長,該會是以發展香港的運動防護和治療,推動運動防護員的培訓和就業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