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LINE
iBeauty 專業美容資訊網 關於我們 會員登入 進入手機版

腳底按摩,舒筋活絡笑呵呵!
[按摩][美甲及手足]

說起腳底按摩,身為中國人,一定傾向相信它如許多人所說,源出於5,000年前的《黃帝內經》觀趾法,甚至與遠古的舞蹈保健拉上關係,說明腳底按摩自古以來就是中醫學的一個範疇云云;但依照現代腳底按摩的理論和實踐看來,它其實是西方的產物。不過毋庸介懷,做腳底按摩仍然是可以達到舒筋活絡,利用反射區作用調節身體機能,令人笑呵呵的。


馮偉業(Kerry)整全保健學院院長、馮偉業物理治療師事務所總監。現任香港運動訓練及治療學會會長、香港推拿治療學會會長及國際物理治療師針灸協會會長(該會成立以來第一位亞洲人出任會長)。擁有香港、澳洲、英國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澳洲註冊中醫師等多項專業資格。

無論中外,按摩或者手法治療,都是很古老的一種醫療保健方法,除了中醫的古籍有記載與腳部有關的穴位和手法外,埃及也有壁畫記載醫生幫病人的手部與足部進行按摩治療的情景,證明古代埃及人都有使用類似的方法。中醫的經絡學說,雖然也有一個腎經的涌泉穴是在腳底,但那個位置在現代腳底按摩摩的反射區裡,卻是心臟的位置。 現代的腳底按摩,很可能起源於14世紀左右在歐洲流行的「區域療法」(Zone Therapy),此一理論將人體按腳趾的區域分為10個部分,連帶到全身的,可以通過刺激腳底的「區域」來治療身體的症狀。類比起來,其實有點也確有點像中醫針灸學的經絡概念。

反射治療 以小見大
腳底按摩的發展,應該由18世紀德國和英國的生理學家使用「反射」(Reflex)來描述身體的不自主調節機能開始。往後到了20世紀初,「區域治療」的理論和實踐在美國再度有長足發展。到了20世紀30年代,「反射治療之母」美國的物理治療師尤尼斯‧英哈姆(Mrs. Eunice Ingham)更將「反射治療」(Reflexology),也就是現代的「腳底按摩」發揚光大,她對反射學有非常重要的貢獻,這種經她改良的腳底指壓療法,稱為英哈姆式療法(Ingham Method),是以拇指運動為主的輕柔刺激法。

反射治療其實是一種全息(Holographic)概念,即是以一個小的身體部位,例如手掌或腳掌,投射出整個身體的「影像」,好像全息圖一樣3D地顯現出來,所以通過刺激手掌或腳掌的某些位置,便可以「反射」到實際的身體部位,以達到舒緩或「治療」的效果,甚至身體上某些地方有毛病,也可以「反射」到手掌或腳掌的某些特定部位,所以也可以利用手掌或腳掌來對身體的毛病作出「診斷」。

不過從「循證醫學」的觀點去審視的話,反射治療的概念並未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它的實際功效,尤其是在「診斷」方面,所以即使在某個反射區找到一個壓痛點,也不能就此結論相關的身體部位就是有毛病,必須透過其他醫學檢查和驗證,才能確診。而在於「治療」方面,則有比較多的臨床案例(即所謂第4級證據)顯示在舒緩症狀方面是有好處的。

腳底按摩在中國的發展
反射治療的概念其實是包含手掌與腳掌的,那麼為何在華人地區,一般都只是有腳底按摩,而沒有手掌按摩呢?這就要說到把腳底按摩「帶回」中華大地的瑞士人吳若石神父了。吳神父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在台灣傳道,由於他自己患有關節炎,在屢醫無效後,接觸到瑞士同鄉薛弘道修士從瑞士學來、由瑪莎薇護士所教的足部反射區療法,結果效果很好。當時吳神父只靠瑪莎薇護士所著的一本書「未來的健康」自學,並藉著腳底按摩來傳道,並且漸漸聲名大噪。他後來在1980年返回瑞士正式向瑪莎薇護士學習足部反射區療法,並返回台灣繼續研究和發展腳底按摩,並命名為「若石健康法」。隨著腳底按摩在台灣火紅,又剛好遇上中國改革開放,腳底按摩便在中華大地遍地開花,反過來輸出國外了。

腳底按摩在保健和舒緩一些身體上的不適和症狀上,是有一定的好處的。都市人工作勞累,做做腳底按摩,也確實是減低壓力,消除疲勞的好方法。不過如前所述,如果用這個方法來做診斷身體的疾病,就得格外小心,不能盡信,必須配合正規的醫療檢查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