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LINE
iBeauty 專業美容資訊網 關於我們 會員登入 進入手機版

舒壓有妙法[專業知識][健康]

在剛剛公布的瑞信銀行全球調查,香港是全球工時最長的地方,上班一族一年工時2,606小時,每周平均工時超過50小時,較全球平均工時36小時23分鐘高出近39%。


馮偉業(Kerry)整全保健學院院長、馮偉業物理治療師事務所總監。現任香港運動訓練及治療學會會長、香港推拿治療學會會長及國際物理治療師針灸協會會長(該會成立以來第一位亞洲人出任會長)。擁有香港、澳洲、英國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澳洲註冊中醫師等多項專業資格。

香港打工仔1年的假期平均有17.2日,也較全球平均的23日為低。面對這樣「宇宙最強」 的工時, 大家面對的「壓力」 可真不少。不過,如果在完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工作, 工作的表現又是否一定會更好呢?

動力與壓力
根據心理學上著名的「約德定律」顯示,原來「壓力」與「動力」只差一線。「約德定律」是一條反 U 形的曲線,橫軸代表人所承受的刺激,縱軸代表人的工作表現。即是說,人如果沒有受到一些壓力或者在此期間應該稱為動力,例如自己或別人的期望、激勵、想造就成績的理想等,人的工作表現是很低的,即所謂「迤做」時,表現也不見得會好到哪裡。

當我們有著一些激勵的元素,例如為了理想、工資、花紅這些獎賞,又或者有死線的催逼、上司或師長的監督時,表現才會隨之改善。所以現代管理學中, 會用不同的方法來激勵員工、或者通過獎賞來促進員工的主動性,增加工作人員的動力。

然而, 當這些動力去到一個臨界點時,情況卻會變得弄巧反拙。人的工作表現不單不會繼續上升,到了這「反U形」的頂峰時,當人承受的刺激便不再是「動力」而變成了「壓力」,壓力愈大時,人的表現便會逆轉,而工作的表現亦會隨著壓力的增加而變差。

壓力從何來?
工作的壓力可以來自多方面,例如工作超越了本身的能力、資訊過度(太少時間、太多要求),又或者機械性的作業或者工具設計的缺欠令工作的人產生沉悶或勞損等,工作環境中的人際關係,也是引致壓力的主要因素。尤其當上司和下屬出現矛盾,或者同儕間出現惡性競爭,或者情感上的問題時,都很容易令壓力大增。

動力和壓力這個雙刃利劍,就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調控壓力,不在乎將一切的原動力或者可能成為壓力的元素消滅,而是要善用動力的層次,避免生活上和工作中的種種刺激變成有害的壓力。那麼我們怎樣才知道自己受到太多的壓力呢?如果你發現自己出現一些與壓力有關的症狀,就要考慮一下調控好壓力了。

常見與壓力有關的毛病與問題
-頭痛:特別是緊張性頭痛及偏頭痛;
-骨骼肌肉系統的毛病:多處地方的疼痛及功能失調,特別是背部及頸部的毛病;
-心血管毛病:冠心病、心律不齊、高血壓、中風等;
-腸胃毛病:消化不良、胃潰瘍、便秘、腸炎、「腸易激惹綜合症」;
-月經或性功能失調:經前緊張、經痛、性無能;
-過敏症:哮喘、皮膚紅班、「病態大廈症」;
-免疫力下降:容易受感染,可能較易引起癌症;
-睡眠失調:失眠、夢魘;
-長期疲累:暈眩、心跳、疲勞;
-情緒失調:集中力不足、情緒困擾、焦慮失落、缺乏自信、失去興趣;
-行為影響:吸煙、喝酒、濫用藥物、侵略性、易生意外及犯錯、判斷錯誤;
-對團體的影響:缺席、轉職、意外及誤差、勞資關係問題等。

調控壓力的重要性
調控壓力,當然最重要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因應自己的能力和時間來調配作息。這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記著「不捨、不得」,如果我們老是執著於太過理想化的目標,或者太過完美主義,將自己推向極限,或者太過介懷得失,壓力只會如影隨形。

壓力太多,在中醫的哲學裡,就會形成肝鬱或者肝失疏泄的情況。中醫應為肝主筋,即是一身的筋肉,所以多做一些運動,特別是低至中量的帶氧運動,例如跑步、踏單車、游泳等,不單可以幫助疏泄壓力,更可以緞練心肺功能,令身體多方面都有得益。而且五行中金剋木,肺的金可以破開肝木的鬱結,對壓力的調控,令它回復到動力的範圍,甚有好處。同樣地,練習一下呼吸運動,好像做一些如八段錦的動氣功、注動呼吸調息的瑜伽和普拉提運動,都可以幫助改善調控壓力的情況。

其實做呼吸運動一點不難,大家也可以隨時練習一個「腹式呼吸」的運動。方法很簡單,首先最好找個安靜溫暖的環境,坐下來或者躺下來,將雙手輕輕於在肚臍上或者下方,然後「意守丹田」,即是心裡想著現在雙手按著的位置,吸氣時感覺吸入的氣來到這個位置(當然實際上空氣不會走到腹部,只是「感覺」它到了這個地方),感覺小腹部微微鼓脹。 然後稍作停頓,才自然呼出, 呼吸的時候不用太深,但要慢慢來,遵從這個—「吸、停、呼」的節奏慢慢呼吸。然後還可以做一個「漸進式肌肉鬆弛法」,感覺一下身體的肌肉從頭、頸、肩、手、胸、腹、腿的次序漸次放鬆。只要維持這個呼吸方法10-15分鐘,人便很容易會鬆弛下來,過多的壓力也可以得以舒緩了。

人對壓力的反應是一種「心態」,只要能夠調適我們的心境,正向的能量便可以幫我們應對生活中的刺激,將它變成動力,而不是壓力了。

 

文:馮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