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LINE
iBeauty 專業美容資訊網 關於我們 會員登入 進入手機版

紫外線與皮膚
[專業知識][美容]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想要健康也是人之常情。但有時候這兩件事情不一定可以並存,原因是世界在變、潮流在變:潮流變了,人也跟著轉。


曾幾何時,一身古銅色的皮膚,是所謂「健康的膚色」,大家都爭相把皮膚曬成黝黑,甚至在太陽燈(紫外線燈)下曝曬。

美白大行其道

幸好,潮流轉,風光變,今時今日,流行的是美白。男人的「高富帥」也許還有人會追求「古天樂色」,但女士的「白富美」就只要白,不要黑了。這樣,對皮膚的健康而言,其實是一件好事。大家也許都知道,澳洲是皮膚癌發病率最高的地方,究其原因,就是與那裡充沛的陽光,和澳洲人喜歡在戶外活動有關。

太陽光的構成

太陽光裡除了有照曜大地,讓我們在白天能看見事物的可見光外,還有兩種光譜。光是一種電磁波,太陽光發出的電磁波是一種混合的電磁波,有不同的波長。烈日當空時,太陽直射的光能夠穿過大氣層直達地面,所以我們看見天是藍色的,因為較短波長的光都能到達大氣層,出現散射現象而令光線偏於藍色。但是,在清晨和黃昏,太陽光斜射到我們身處的地方,要經過更多的大氣層範圍。紫藍色的光線由於波長較短,容易消散,被大氣層消耗了不少,而剩下的波長較長的紅光,才能在我們所見的上空中散射。所以,我們在清晨和黃昏看到的太陽和天空是偏紅的。除了可見光之外,太陽光中還有比紅光波長更長的光,那些就被稱為紅外光或紅外線;而那些比紫藍色光線波長更短的電磁波,就被稱為紫外光或紫外線,一般簡稱為UV,即是Ultra-Violet的意思。

紫外線的分類

因應不同的紫外線波長,那些較為接近紫色光的,也就是波長相對較長的,叫A 型紫外線UVA,波長較短的,就稱為UVB,更短的被稱為UVC。臨床發現,波長愈短的紫外線,愈接近傷害性的電磁波。幸好UVC在來到地面之前,已經在大氣層被完全阻隔了,不會射到地面去(但常常高空飛行的人則要小心,起碼不要在天空中打開飛機的窗簾,被直射的陽光照太久)。UVB是令我們皮膚變紅的主要光譜,由於它有殺滅細菌的作用,所以也會被用到物理治療上。UVB可以令皮膚出現不同程度的燒傷,由1級的延後性出現微紅、2級的立即出現皮膚變紅、到3級的粉廛樣脫皮、4級的紅腫、起水泡和塊狀脫皮,甚至會令皮膚出現持久的傷害。

UVA的破壞力

UVA是太陽光中到達地球表面最多的紫外線,約有95%來到地球表面的太陽紫外線是UVA。UVA能比UVB更深入皮膚,令皮膚立即變黑,破壞皮膚的彈性而令皮膚出現皺紋和老化,是損害美白容顏的第一大元兇!過去醫學界一直以為UVA對皮膚不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但愈來愈多證據發現,UVA的損害性很強, 更是誘發皮膚癌的一個重要因素。

怎樣進行防護措施

所以要預防紫外線對皮膚造成損害,必須要注意保護自己和別人,特別是兒童, 免得受到太多的紫外線輻射。可以留意天文臺發出的紫外線指數,在指數高的日子,避免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些紫外線較高的時段進行戶外活動,即使要進行活動,也要善用防護衣物,如防紫外線的太陽眼鏡和衣帽,或者塗上防紫外線的護膚產品。

選購防紫外線產品時,應該選購一些「廣譜」(Broad Spectrum)的、太陽保護指數(Sun Protection Factor)或簡稱SPF 15或以上的產品。根據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在2012年發出的指引,「廣譜」一詞必須要是UVA和UVB保護性能相若的產品才可以使用,不過有些產品,則會使用 PA指數來表達對UVA的保護性能,由PA+到PA+++不等。而雖然SPF數值愈高,理論上保護性能較高,但實際應用上,分別不會很大,反而如果長時間留在高紫外線的地方(留意UVA是能通過玻璃窗的,所以不要以為在戶內便一定接觸不到紫外線),應該常常反覆使用防曬產品。

農曆年將至,祝願大家在羊年好像小綿羊一樣,又白又可愛,新的一年,大家都是「白富美」 !

作者簡介
馮偉業(Kerry)
整全保健學院院長,現任香港運動訓練及治療學會首任會長及香港推拿治療學會會長,擁有香港、英國和澳洲註冊物理治療師、澳洲註冊針灸師及中醫師(澳洲),以及香港註冊中醫師等多項專業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