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LINE
iBeauty 專業美容資訊網 關於我們 會員登入 進入手機版

面部整骨能成就V面?
[專業知識][美容]

有次聽電台節目訪問Twins的阿嬌,談到她代言某間美容中心推廣利用肉毒桿菌素(Botox)瘦面,賣點是V字面形,誰知問到她是否打了針瘦面,她卻說從來沒有做過。面是否V,看來不一定靠肉毒桿菌素,當然先天的面容輪廓,也是很重要的。


馮偉業(Kerry)整全保健學院院長、馮偉業物理治療師事務所總監。現任香港運動訓練及治療學會會長、香港推拿治療學會會長及國際物理治療師針灸協會會長(該會成立以來第一位亞洲人出任會長)。擁有香港、澳洲、英國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澳洲註冊中醫師等多項專業資格。

話說回來,現今愈來愈流行所謂 「V 面」,女生們拍照的時候也很喜歡「高炒」,讓面龐兩腮看起來纖瘦一點。人的面形各有不同,美麗亦沒有百分百的標準,從面相學來說,下巴過於尖削的面形,更不是有福氣的形象;如果通過手術削骨這些侵入性方法,來改變面形趕潮流,是否值得還真是見仁見智。

肉毒桿菌素的原理與風險
注射肉毒桿菌素是近年較為流行的一種醫學美容方法,利用肉毒桿所產生的菌素,注射到咬肌(Masseter)去,令這塊肌肉的一些細胞壞死萎縮,令腮部局部縮小,從而令到兩腮看起來沒有那麼膨脹,出現所謂「V面」的效果。 注射肉毒桿菌素無疑比手術削骨的風險和損害性小得多,但同樣也是一種入侵性治療,仍然會引起損害性的肌肉壞死,甚至有造成永久性肌肉瘢痕組織硬化,以及咬肌功能障礙等問題的機會。

非入侵性瘦面技術逐個睇
如果想避免入侵性療法的風險和不良副作用,大家一定會想到非入侵性的手法。 事實上手法確也可以改變頭骨的關係、肌肉的張力、水腫的程度、筋膜的張馳等情況,從而達到改善面形的對稱性、肌肉筋膜的痙孿、緊張、水腫等,令面容變得更漂亮(根據一些說法,面容愈對稱,一般會令人覺得愈漂亮)、更纖巧、更水潤但不浮腫。現今比較常見的面容調整方法,有徒手整形、顱骶治療和淋巴引流等。

徒手整形
徒手整形一向較流行於韓國及台灣,方法是通過一些推拿正骨的手法來調整骨骼肌肉,特別是骨盤、脊椎、頭顱等部位,以達至塑形的效果。頭顱骨其實並非單一的骨骼,是由許多塊不規則的骨頭組成,當中只有下頜骨(即是下巴)兩邊的顳頜關節(TMJ)是個滑液囊關節,其他的關節都是通過不規則的「縫」來連合,我們這些縫一生都不會融合,在正常情況下會有一些很微小的活動,只因這些活動太微小,我們平常察覺不到,才以為頭顱骨是一個不會活動的整體。 徒手整形採用的是所謂「直接手法」,是把骨頭間的關節使勁推向某些方向,所以接受治療的人會感到十分痛楚,而且有時為了塑造某些形態,施術者會過度地移動骨骼,甚至會影響到各關節的活動功能,產生不良的反應如頭痛、失眠、情緒不穩等。而且手法的調整,無論如何也不能一次到位,必須通過較長時間的反覆施行,才能達到成效。

顱骶治療
相反,顱骶治療則是主要利用「間接手法」,順勢地調整各關節的功能障礙,以回復最自然和健康的狀態,及作出相應的形態調整,過程比較自然,而且不會引起甚麼痛楚,接受治療的人一般更可達到放鬆身心的緊張、改善睡眠質素、促進整體健康的效果。 雖然有說自然永遠是最美麗的,不過這種療程未必可以完全滿足某些想要「大改造」的人的期望。

淋巴引流
其實導致兩腮鼓脹,形成「囧」樣而不是V面,往往跟日常生活太緊張,常常咬緊牙關,甚至夜裡出現咬牙、磨牙的情況,引致咬肌痙攣和增生有關。 緊張引致的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不暢,也會令面部皮膚質素不好和浮腫,令面部看起來脹大。 其實一些輕柔的面部按摩和淋巴引流,已經可以令面部的軟組織質素和面部輪廓改善。 如果能夠配合適當的壓力調控、改善睡眠質素、均衡飲食,更可以自然地得到V面,並且健康起來呢!

 

文:馮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