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LINE
iBeauty 專業美容資訊網 關於我們 會員登入 進入手機版

中醫針灸與物理治療針灸
[中醫][專業知識][健康]

眾所周知,針灸學自古以來都是中醫學裡面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近數十年,物理治療師也多有使用針灸來治療,到底中醫使用的針灸,和物理治療師使用的針灸,又是否一樣呢?


馮偉業(Kerry)整全保健學院院長、馮偉業物理治療師事務所總監。現任香港運動訓練及治療學會會長、香港推拿治療學會會長及國際物理治療師針灸協會會長(該會成立以來第一位亞洲人出任會長)。擁有香港、澳洲、英國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澳洲註冊中醫師等多項專業資格。

傳統中醫針灸學是中醫體系裡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最早期流傳下來的醫書:《黃帝內經》的《靈樞》經,已經有很詳細的描述。中醫使用針灸時,同樣是基於陰陽、五行、臟腑、經絡、氣血運行等中醫基礎概念為指導思想,利用望、聞、問、切等四診方法,辨證論治。而針灸的目的,是刺激經絡氣血的運行,達到調和陰陽五行的效果。

針灸在西方
西方世界接觸中醫針灸,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英文 Acupuncture 這個詞語,當中 Acu 是針的意思,而 Puncture 則是刺,在17世紀已經有使用。不過西方世界從新對針灸產生濃厚興趣,是從上世紀6、70年代,中國將針灸術以針灸麻醉等演示,推廣到全世界開始。此後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也訂立了標準化的針灸穴位定位和命名,以利中西方在針灸學上的交流,和科學研究的拓展。

西方世界看待針灸,當然不會從中醫傳統醫學方向去研究,在掀開針灸神秘面紗的時候,為了驗證針灸的臨床效果,會應用現代解剖、生理、病理學,和循證醫學的方法,來研究和解釋針灸的療效。在西方世界便發展出「西方醫學針灸學」(Western Medical Acupuncture)或稱「現代醫學針灸學」來。根據英國現代醫學針灸學會(British Medical Acupuncture Society)的定義,「現代醫學針灸是一種以中醫針灸為基礎,應用現代解剖、生理、病理學,和循證醫學知識,使用毫針刺法為治療手段的一種治療方案」。

物理治療師是使用現代醫學針灸學作為主要的針灸治療手段,所以使用針灸時是明顯與中醫有別的,雖然施行針灸時,也會使用到源於中醫學的穴位,但臨床診斷和針灸處方的方法,則是以物理治療診斷為基礎,配合對於傷患病理、針灸對局部組織和包括周圍神經、脊髓神經、腦部中樞神經、自主神經系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在內的神經系統影響的科學理論等,結合身、心、社概念(Biopsychosocial Approach),來進行臨床推理,以選擇經過循證醫學驗證的穴位來進行治療。 

針灸與物理治療
現在有些物理治療師,甚至會採用純粹的現代神經科學和肌筋膜科學概念,使用肌筋膜觸發點(Myofascial Trigger Point)來施行「乾針療法」(Dry Needling),不採用傳統中醫的經絡概念和穴位定位,來為病人進行治療。不過,無論融合中醫理論有多少,物理治療針灸學都是以循證醫學為基礎和以安全的操作為最大的關注,所以是十分安全的。 

針灸的適應證非常廣泛,世界衛生組織就定義了超過百多種針灸的適應症,當中涵蓋了骨骼肌肉系統毛病、神經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口腔毛病、腸胃疾病、皮膚病、泌尿系統疾病、心理問題和心身症、以及美容美體等。物理治療針灸學則多應用在物理治療師所處理的各種健康問題方面,最普遍的包括痛症的處理、骨骼肌肉系統創傷的治療,還有神經系統病患,例如中風、面癱等的康復。對於其他情況,例如情緒問題、睡眠障礙和其他身心康復或疾病預防方面,都有機會應用到。 

傳統中醫針灸和物理治療針灸,雖然在理論基礎、診斷方法和臨床推理方面大有不同,不過都有著相同的目標,就是通過這個中華瑰寶,為人類的健康服務。中、西醫學雖各有所長,但聯合起來,一定能為人們的健康,帶來更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