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LINE
iBeauty 專業美容資訊網 關於我們 會員登入 進入手機版

節食歸節食,千萬別厭食!
[專業知識][減肥][健康]

很多人都會利用節食、禁食或者斷食的方法來控制體重。所謂控制的意思,當然是減肥而非增肥。過量進食會令身體吸收太多的熱量,會令身體肥胖,所以節約吸收,對於控制體重增長,肯定是有幫助的,不過如果矯枉過正,搞不好變成了厭食症就不得了!


馮偉業(Kerry)整全保健學院院長、馮偉業物理治療師事務所總監。現任香港運動訓練及治療學會會長、香港推拿治療學會會長及國際物理治療師針灸協會會長(該會成立以來第一位亞洲人出任會長)。擁有香港、澳洲、英國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澳洲註冊中醫師等多項專業資格。

我們進食的食物,經身體消化後,會變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酸等物質被吸收,這些養分會被身體利用,提供能量,這些能量稱為熱量,以卡路里為單位。不過要留意一點,「卡路里」(Calorie)一詞通常用作「千卡路里」的簡寫,即是常說的1「卡路里」實際上是科學上的1,000個卡路里,科學上的1卡路里是將1,000g的水提升1℃所需要的熱量,有點混亂吧!

所以你會在食物包裝上發現代表卡路里的文字為Kcal。卡路里是傳統的英制熱量單位,十進制的國際單位中,是以千焦耳(kJ)來計算熱量,所以您有機會在營養標籤上看到kJ或Kcal,而 4.2kJ約等於1Kcal。 不過由於美國並不熱衷於十進制,仍然沿用英制的度量衡單位,而美國又在科學上在全球有著領導的地位,所以我們日常仍然習慣在營養學上沿用卡路里為熱量單位。

不同類型的營養素具有標準的卡路里含量,1g蛋白質有4 Kcal,1g碳水化合物有   4 Kcal,1g脂肪有9 Kcal。一個人需要的能量取決於很多因素,包括:年齡 (例如,成長中的兒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精力);生活方式(有多活躍);身材(身高和體重會影響你使用能量的速度)和其他因素(例如: 體內甲狀腺激素量、使用類固醇藥物、身體不適等)。

熱量攝取建議
一個人一天須要攝取多少卡路里,取決於個人的活動水平和靜息代謝率。通常的觀念是,男人不應攝入少於1,500 Kcal的熱量,而女人不應攝入少於1,200 Kcal的熱量,以確保他們獲得主要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的平衡。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提供了不同年齡和活動水平的卡路里需求的一般指南,一個中度活躍的女性每天應該消耗2,000 Kcal,一個中度活躍的男性每天應消耗2,400-2,600 Kcal的熱量。 

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研究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發布的官方膳食參考攝入量(DRI)建議,對於成年人來說,卡路里中的45-65%來自碳水化合物,20-25%來自脂肪,10-35% 來自蛋白質。 兒童需要更高比例的脂肪,佔其卡路里的25-40%。 添加的糖分應不超過總卡路里的25%。 

提防減肥變厭食
所以,其實只要食用符合比例的營養素,和進食合適熱量的食物,配合促進熱量消耗的活動,例如帶氧運動,便不會出現熱量過剩的問題。不過這個純粹只是科學上的算式,對於一個很熱衷於控制體重,渴望「減肥」的人來說,科學不一定會勝過心魔!有些人會為了「減肥」而不顧一切地減少卡路里的攝入,達到入魔的地步,變得不想進食,發展成「厭食症」。厭食症的正式名稱是「精神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患者會不容許自己進食相對於同年齡、性別和發育階段的能量需求足夠的食物,從而導致體重顯著降低。她可能還會擔心自己會體重增加或變得肥胖,這種對體重增加和減輕的痴迷可能會導致自尊心極低、負面的自我形象以及強烈的困擾感。所以即使體重降到很低,整個人變得瘦骨嶙峋,她還是會覺得自己「太胖」!著名美國歌手、木匠樂隊的 Karen Carpenter,就是死於厭食症引發的心臟病,死時只有 32歲!

說到厭食症,必須順帶一提「貪食症」,同樣地它的正式名稱是「精神性貪食症」(Bulimia Nervosa),患者會一次過吃很多食物,這通常是因為感到沮喪或擔心而起的「狂暴進食」(Bingeing)。 暴飲暴食後,卻會感到內疚或羞愧,因此會嘗試通過自引嘔吐或過度運動等補償性「清除行為」(Purging)來擺脫所吃的食物。所以無論是厭食症或貪食症,患者都不一定是肥胖的人,更可能是形容枯槁、瘦骨嶙峋。

心病還需心藥醫,如果你發現身邊有人出現厭食或貪食的問題,必須及早作出輔導,或者尋求專業臨床心理學家的協助,幫助她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和重建良好的心理狀態,否則當身體出現了營養不良而引起的傷害後,可說是後患無窮!筆者在文中用了「她」字,並不是說只有女士才會有這些毛病,雖然女士出現這類問題的比率較高,但也不要忽略男士也可以有這些心理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