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LINE
iBeauty 專業美容資訊網 關於我們 會員登入 進入手機版

生酮飲食減肥法可取嗎?
[專業知識][減肥][健康]

坊間流行一種生酮飲食減肥法,不單不用節食或者茹素,甚至可以進食多肉、多油的食物,而且有不少的案例顯示減肥的效果明顯。到底這種減肥的方法,是減肥人士天大的喜訊,還是夢魘呢?


馮偉業(Kerry)整全保健學院院長、馮偉業物理治療師事務所總監。現任香港運動訓練及治療學會會長、香港推拿治療學會會長及國際物理治療師針灸協會會長(該會成立以來第一位亞洲人出任會長)。擁有香港、澳洲、英國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澳洲註冊中醫師等多項專業資格。

生酮飲食的目的,是令身體產生一種「營養性酮症」,這可以定義為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攝入的有意限制,以加速酮的產生並誘導穩定血糖的代謝作用,使胰島素釋放最小化,從而減輕長期胰島素抵抗的下游合成代謝的一種醫學治療。
 
生酮飲食的來源
生酮飲食這個名詞,雖然只是源於上世紀70年代由阿特金斯醫生(Dr. Robert Atkins)所著的暢銷書《阿特金斯醫生的飲食革命》(Dr. Atkins´ New Diet Revolution)所帶起的一種飲食方法而來(在阿特金斯醫生在2003年逝世前,更常用的名稱是「阿特金斯食譜」),但其實營養性酮症早在20世紀20年代,已經廣泛地應用於醫療上,當時主要用於治療兒童難以控制的(難治性)癲癇病。通常,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會轉化為葡萄糖,然後再在人體周圍運輸,這對增強大腦功能至關重要。但是,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迫使身體燃燒脂肪而不是碳水化合物。如果飲食中殘留的碳水化合物很少,肝臟就會將脂肪轉化為脂肪酸和酮體,後者進入大腦並取代葡萄糖作為能源。臨床上這樣可以令兒童癲癇發作減少,儘管這種醫療應用在1920年代和30年代流行,但現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廢棄,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抗驚厥藥,大多數癲癇患者可以通過藥物成功控制癲癇發作。過去生酮飲食的可能治療用途研究,還包括針對許多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病(老人癡呆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頭痛、神經外傷、疼痛、帕金遜症和睡眠障礙等。
 
阿特金斯醫生「發明」生酮飲食減肥法,也是一個「意外」的發現,在他嘗試過許多減肥方法都失敗之後,他嘗試使用營養性酮症飲食方法,卻意外地成功減掉之前一直不能減掉的許多kg體重。在臨床實踐中,他得出了一個震驚世人的結論:導致超重的不是食物中大量的脂肪,而是過多的碳水化合物。

扭轉固有飲食概念
這個「驚世發現」在當時認為脂肪是肥胖的罪魁禍首的美國人眼中,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概念。一直以來營養學家和疾控中心都認為,在「食物金字塔」(Food Pyramid)中,碳水化合物是最重要的熱量來源,在日常食譜中進食最多的應該是碳水化合物,包括五穀類和蔬果類,而在「塔尖」的油脂類,應該是最少的。不過美式食譜的問題不單在於吃脂肪或碳水化合物,而在於過多的食用量。無論如何,阿特金斯建議的說法令人十分驚訝,你可以任意食用以油煎炸的蛋和肉類、肥膩的肉類、奶油、乳酪;但卻不能進食薯仔、米飯、糖、水果和其他含有豐富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其實當年這可以看成是一種非常高明的市場策略,和當時市場主流的「低脂飲食法」相抗衡,營造一種新的、「科學化」的概念,變成一種「減肥革命」,從而令這種食譜變成胖子們的「救世主」。
 
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對於使用營養性酮症來控制體重和代謝綜合症,存在令人信服的證據。通過利用替代燃料源(即酮),我們可以利用高血糖素(Glucagon)和低胰島素(Insulin)水平的拮抗關係,從而促進脂肪分解為燃料,節省肌肉中的糖原以及根據須要重新進行糖異生。不過,對於這種勉強改變身體應用燃料方法的長期依從性和實用性,則須要進一步研究。

生酮飲食禁忌
生酮飲食對於患有胰腺炎、肝功能衰竭、脂肪代謝異常,或一些酶素缺乏的患者來說,是一個禁忌。由於生酮飲食會干擾身體的新陳代謝,可以看成一種醫療方法多於一種民間飲食法,所以決定是否採用之前,應先徵詢一下醫生和營養師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