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LINE
iBeauty 專業美容資訊網 關於我們 會員登入 進入手機版

富不過三代
[其他][其他]


近日有關食品飲品的風波,鬧得滿城風雨。飲品方面,我既沒飲過,也沒興趣飲,對品牌亦無感覺(沒喜沒惡),加上連有黃袍加身、處處免責的消費者組織都要立正致歉,看來還是不要在水太深之處自行投河為妙!

今期是想說腐乳。說起腐乳,感觸良多。因為腐乳曾經每天陪伴我們幾姊弟成長,都沒法計算渡過了兒時的多少個年頭了。腐乳也是我經常提到的一個兒時小故事(或者叫一個小誤會)─話說好一段日子,記憶當時我大約5至6歲吧,家中每天的午餐照例都是煮白粥,伴白粥的「餸」 便是每人每餐一磚腐乳。即是如果預計會吃兩碗粥的話,便要自行分配,控制第一碗粥只能吃掉半磚腐乳,要留下半磚給第二碗。這是千真萬確的真人真事,並無虛構。

會覺得很苦嗎?一點也不會。所謂少年不識愁滋味,沒比較便沒傷害,加上和家中一粒米都沒有的日子相比,天天有粥有腐乳吃,已經是大滿足了。只是由於這種日子維持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令當時年幼無知的我誤會了中午吃白粥是我們鄉下的傳統,就等於是鬼佬日日早餐都食腸仔煎雙蛋一樣普通不過的事。後來長大了才破障,才知道那時是因為家中不夠米,而用小少點米也能煮出一鍋粥,夠一家人享用,「米氣」也能撐到一個下午的工作。

所以腐乳絕對是我的童年回憶,今天對腐乳的喜愛亦不減當年,炒通菜和羊腩煲缺了腐乳,就如同失去了靈魂一樣。

今次談論廖孖記事件,並不是要跟紅頂白、落井下石。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從小到大都有腐乳為伴,亦經營過飲食業務的我,腐乳王事件令我更加關注和感慨。

先申利,雖喜愛腐乳,但並沒有特別鍾情廖孖記,只是她大名鼎鼎,就等於辣椒醬中的余均益,菜刀中的陳枝記,人人皆知而已!

至於這些港人之光,百年老店的品牌名字,我是從何知曉的?印象中這些品牌都不是特別多廣告宣傳,我認識這些品牌,都是從那些老人家(長期用家)口中的正面評價聽到的。那時候的傳統品牌都很少(或不懂) 用marketing去做brand building的,靠的就是做好品質,換來口碑,在用家中口耳相傳,慢慢建立良好聲譽和商譽。

說到這裏,是否有點熟口熟面的感覺?因為除了這些品牌,回想一下,整個香港的聲譽不也就是以同樣方式一步一腳印地建立出來的嗎?香港之所以成為璀璨的東方之珠,聞名國際,並不是靠到處宣傳賣廣告或政府做marketing而build up出來的,香港的口碑是靠香港人腳踏實地、事事認真地做出「香港品質」所換來的!所以當年的香港人會感到自豪,不是因為受到英國二等殖民統治,而是因為每一個「香港人」本身就是一個傳奇的「品牌」!

說回廖孖記事件,和支持很多傳統香港品牌一樣,支持者都明白,今天的香港已經不是從前的小漁港,亦不是手作輕工業的理想生產地;在租金貴、人工貴、物料成本貴的條件下,要維持傳統生產作業模式,生產成本一定比現代化生產方式貴得多,產品即使不是以天價出售,亦一定會較其他同類產品貴上一大截。如果你賣得比同類產品貴,但仍然有一群支持者繼續支持,繼續追隨品牌,那是代表了甚麼?是代表了用家都支持品牌背後的堅持、支持品牌承載的精神!希望品牌能延續下去。

不過創業容易守業難,要守著一個成功品牌更難。當年的創業者自然有他創業的理想、堅持與計劃;亦和那些拿著老爸的種子基金去創業的富二代不同,第一代創業人都會懷著那種不成功便成仁的莫大決心和鬥志。但當創業成功,家庭收入漸豐,甚至是已買樓買舖後(相信廖孖記多年來亦買下不少物業,停業似乎不會是「第四代」所說的遇到資金問題),生活日漸富裕的後繼者能否承傳品牌原有的那種「精神」和「堅持」?有否與時並進不斷提升品質與生產標準?作為一個品牌,不單止要維持其原有價值,而且更應要隨著時間和經驗累積而不斷提升!如果只是靠食品牌的老本,那便是騎劫了支持者不計較價錢去支持傳統品牌的情懷! 一旦用家了解真相,自然會對品牌失望,甚至感覺一直受騙。

香港本來就已經是一個金漆招牌,香港很多行業亦都曾名震一方。而那些成就和光環都是我們祖父母輩、父母輩和兄姐輩堅持和努力打造出來的「香港品質」!就說美容行業,曾幾何時香港的美容行業曾經是亞洲區首屈一指的,多少人慕名而來香港學藝後回國創業,都幹得有聲有色。今天,作為美容業的第四代,我們自問有守住這個行業品牌的光環嗎?除了價錢和業績大幅提升了之外,我們有同步提升服務和技術質素嗎?在資訊愈來愈公開透明的今天,相對鄰近競爭者,我們自問仍有當年的超越鄰近地區的優勢嗎?你覺得,如果消費者知道幾乎每間美容院門口都貼幾張的「獎狀」是如何得來的,他們的反應會不會和今天廖孖記的顧客知道原來廖孖記的腐乳是如何製作的一樣失望呢?

希望富不過三代不會是一個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