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LINE
iBeauty 專業美容資訊網 關於我們 會員登入 進入手機版

新聞熱話[其他][其他]


巴西研究癌症新療法 專殺壞細胞
化療是治療癌症的標準手法,但這種療法除了殺死癌細胞之外,也會殺死健康細胞,而且還會有強烈的副作用。有鑑於此,巴西科學家正在開發一種更精確的投藥技術,以期大幅減少健康細胞被誤宰的機率。

在這項由巴西國家能量和材料研究中心與坎皮納斯州立大學所共同進行的研究中,科學家利用二氧化矽納米粒子對前列腺癌的癌細胞進行投藥。這些納米粒子的表層以葉酸塗布,此種維他命自然而然會被吸引至癌細胞。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癌細胞獨特的新陳代謝作用,它們的表面擁有比正常細胞多200倍的葉酸感受器。如此,攜帶藥劑、表層塗有葉酸的納米粒子會避開正常細胞,並集中攻擊目標─癌細胞。試管測試結果顯示,這些納米粒子殺死了大約70%的癌細胞,只有10%的相同譜系正常細胞受到波及。

研究人員之所以選用二氧化矽和葉酸,是因為它們在水或液體中傳送時能解決某些非溶性藥物的問題。藥物分子一旦置入二氧化矽納米粒子的細孔中,它們會傾向於沉澱,因為這個環境比它們散布的溶液還要穩定。此外,二氧化矽因為是固態基底,所以可以讓化學反應在其表面輕易地進行,而納米粒子也能以比較直接的方式起作用。

科學家現在正在克服這種方法的主要障礙。其主要障礙與血液中的蛋白質有關,當此類蛋白質和二氧化矽接觸,便會覆蓋在其表面,進而阻止葉酸的辨識作用。

(節錄自:大紀元 30/5/2016)

讀書後4小時運動 可增記憶力
荷蘭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學與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合作的研究發現,讀書後4小時做運動可增強記憶力,反若讀書後馬上做運動效果更差。研究團隊共找來72名學生,並安排他們在40分鐘內在電腦上看90張圖片及要求他們記住其位置,隨後便把學生分為3組,1組馬上運動、1組在4小時後運動以及1組完全不運動,並在2天後向他們進行記憶測試。

結果發現在4小時後運動的學生在當中表現最佳、不運動的學生則表現稍遜,而記憶後馬上運動的學生表現最差。參與研究的教授費南德茲(Guillen Fernandez)對此表示:體能運動使大腦釋放正腎上腺素和多巴氨等神經傳導物質,可幫助強化記憶力;至於讀書後立即運動,會對學習資訊與新記憶的組成作出干擾。他隨後補充讀書後4小時未必是最佳時間,待進一步研究才可確定。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在受訪時亦表示,實驗測試的是視覺記憶,而其需要在學習後經大腦枕葉的整理,才能進入海馬迴記住並吸收。若學習後馬上運動會打亂記憶流程,導致更記不住。

(節錄自:蘋果日報 19/6/2016)

喝綠茶好處多 兒茶素能抑制細胞癌化
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兒茶素能有效抑制體內細胞的癌化,進而減少癌症的發生,而目前兒茶素在抗癌中的轉機,已被清楚找到。

此研究來自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細胞中,有一種蛋白質(Sirtuin3),能讓細胞正常的運作,不管在癌細胞或正常細胞皆然;其中,兒茶素能有助於抗癌的機轉在於,能抑制癌細胞中Sirtuin3蛋白質的活性,使癌細胞的腺粒體受損,進而無法持續生存。

不過,兒茶素不僅不會抑制正常細胞的Sirtuin3,更能神奇的使其活化,讓正常細胞具備強大的抗氧化能力,減少癌化的可能性。研究人員認為,兒茶素不同於傳統的化療藥物,能夠分清楚細胞的好壞,並且使癌細胞凋零死亡,為了進一步觀察而兒茶素的作用,下一個目標將會著重於人體的實驗。

(節錄自:健康醫療網 17/6/2016)

孤獨比肥胖更傷身 有如1天抽15枝煙
現代人物質生活相當富足,但心靈上卻經常感到孤獨。有外媒報導指出,英國當局日益重視老年人的心靈問題,因為孤獨感不只是心理層面的問題,更會影響到人體健康,英國衛生部(The Department of Health)更比喻,孤獨感就像每天抽15支煙一樣傷身。

綜合外媒報導,英國目前面臨人口老化問題,不僅65歲以上人口增加,75歲以上老年人竟有逾一半是獨居老人,超過100萬名老年人經常感到孤獨。英國衛生部指出,孤獨甚至比肥胖更嚴重危害健康,就像一天抽15支煙般傷身,且會衍生出許多心理病症,如無法流利說話、焦慮、憂鬱、抑鬱等症狀。

許多人經常會尋求抗憂鬱藥劑解決問題,但藥劑不僅會產生副作用,其成效也相當有限,為了解決老人的孤獨問題,英國當局設了一支24小時免費求助熱線,讓義工與老人家談心,這支熱線從2013年成立以來,就有超過70萬人次使用。

(節錄自:自由時報 20/6/2016)

曝露過量環境荷爾蒙研究:恐影響胎兒健康成長
陽明大學與台灣大學的研究團隊指出,若在懷孕期間曝露過多的環境荷爾蒙壬基酚(NP)與雙酚A(BPA),胎兒出生後容易出現頭圍較小、體重較輕與身長較短的狀況。

研究團隊指出,任基酚與雙酚A多用在清潔劑與塑膠製品,容易因環境污染進入食物,導致體內都可檢出這兩項環境荷爾蒙。由陽明大學環境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所主持的研究團隊,自2010年開始追蹤200多位孕婦的懷孕歷程與胎兒出生後的狀況發現,在懷孕4-6個月時體內壬基酚與雙酚A濃度較高的孕婦,新生兒的頭圍比平均少0.37cm,體重則較平均值輕182g。

有不少人認為,若是孕婦曝露過多環境荷爾蒙,可能導致新生兒發展遲緩,對此陳美蓮表示,根據目前研究成果,兒童注意力不足與過動傾向應和曝露於環境荷爾蒙無關,但她也強調,這需要長期追蹤才能做出更完整的結論。

根據研究顯示,瓶裝水與鹹水魚中的環境荷爾蒙也偏高,不過,陳美蓮說,目前成人每日的曝露量未超過國際限制,因此不須擔心,但政府仍應透過管制政策,致力避免環境荷爾蒙進入食物鏈之中,以確保健康。

(節錄自:自由時報 15/6/2016)

美研究:加班傷害女性 卻有益男性
根據美國的最新研究,女性長期加班較易過勞成疾,罹患癌症和心臟病的風險更是大為提升。令人意外的是,男性適度加班,身體反而更為健康。

俄亥俄州立大學以近7,500名男女為調查對象,分析1978-2009年期間,他們的工作習慣和就醫記錄。研究發現,加班對女性是種傷害,但對男性卻是利多於弊。

結果顯示女性一周工作超過40小時,等於開始將健康置於危險之中;每周工時愈長,罹患癌症、心臟病、關節炎和糖尿病的風險亦會隨之增加。相反,男性增加工時,確實會有關節炎的困擾,但其他慢性疾病卻不會因此找上門。只要適度地加班,一周工作約41-50小時,相較一周工時40小時以下的男性而言,反而不易得到肺病、憂鬱症和心臟疾病。

研究作者鄧比解釋,女性較有家務壓力,身兼多種角色,一旦工時過長,家務與事業難以平衡,會比男性更容易生病。女性在20、30和40歲時加班損耗身體,晚年後常須付出代價。

(節錄自:聯合新聞網 19/6/2016)

電子車舒緩污染? 研究:釋放更多有害微粒
以為減少使用柴油車就可以保護環境?來自荷蘭及英國的科學家發現,電子車、混合動力車及其他環保車,車身比一般柴油車輛重逾兩成,令車輛行駛時會產生更多導致空氣污染的微粒。這不但令空氣污染水平急升,更會誘發哮喘等疾病。

荷蘭科學家阿鶴騰(Peter Achten)及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蒂默爾斯(Victor Timmers),早前取得部分汽車公司及政府的研究數據,發現電子車及環保車比一般傳統汽車重24%,車胎在行駛或煞車時會磨蝕得更快,因此會比傳統車產生更多微粒。另外,由於車身較重,當車輛在路面行駛時,亦會揚起更多導致空氣污染的微粒,誘發心臟病、中風及哮喘等疾病。

在混合動力車市場佔有領導地位的豐田汽車(Toyota)回應指,公司並無收集車胎及車輛煞車時產生微粒的數據,但強調混合動力車的好處,在於其二氧化氮及碳氫化合物排放,比柴油車少得多。

(節錄自:on.cc東網 9/5/2016)

為何容易跌倒? 發現關鍵ASIC3蛋白
中研院研究人員發現,人體的ASIC3蛋白能偵測肢體如何移動,進而不易跌倒。未來若活化ASIC3蛋白,或許可發展防跌藥物,協助平衡感退化或糖尿病、脊椎損傷等感覺神經元受損的患者。

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和英國亞伯丁大學、英國德罕大學合作發現,過去被認為和痠痛有關的ASIC3蛋白也可偵測人體各部位在空間中的位置、動作,這是全球首度發現,論文刊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生醫所副研究員陳志成表示,人們閉眼走路時,想要走得穩,就得仰賴ASIC3蛋白,若對自己肢體動作難以感知,移動過程失去平衡,便可能是ASIC3蛋白作用失靈。他說,實驗發現ASIC3蛋白偵測到肌肉收縮、強度和移動速度訊號時,便會打開離子通道,釋放離子到神經元中,改變神經電位,讓人們感受肢體動作的存在感。

成大醫院神經部行為神經科主任白明奇解釋,眼睛、前庭小腦也同樣掌管平衡,若三者中有兩項異常,便容易跌倒,提醒民眾若兩腳並攏,閉起雙眼後身體明顯搖晃,甚至跌倒,應至神經科檢查。

(節錄自:元氣網 1/6/2016)

器官培植新突破 加國科學家蘋果「製」人耳
如今醫療科技發展日漸成熟,可以從人類幹細胞中培植器官,不過這方法既複雜又昂貴。加拿大一位生物學家就想到以「蘋果」作為支架,培植出人耳,相信技術有助解決現時器官短缺的問題。

研究負責人佩林(Andrew Pelling)早前在期刊PLOS One發表研究,並在TED作公開演講,解釋如何利用蘋果來培植人耳。研究人員先將蘋果內的DNA及細胞移除,餘下維持植物外形和質感的纖維支架,實驗過程中都是使用普通蘋果。其後佩林的太太將蘋果雕刻成人類耳朵形狀,再經由研究人員植入人類細胞,經過4星期的細胞增生,便成功培植出人耳。雖然耳朵是由人類細胞組成,不過人類卻不能以它來聽到聲音。

佩林稱:「這個創新的研究並非一朝一夕達成,我們為它付出了重大努力。」團隊目前仍在努力尋找其他農產品如蘆筍,去幫助修復脊髓損傷。不過外界擔心,日後實驗室可利用同類技術培植怪物。

(節錄自:on.cc東網 18/6/2016)

研究:每天喝適量啤酒 可能降低心臟病風險
根據《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刊登意大利IRCCS地中海神經病學研究所(IRCCS Mediterranean Neurological Institute)的評論性文章,每日飲用適量的啤酒可能可以幫助減少心臟疾病發生的風險。

科學家研究指出,啤酒除了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亦富含磷、碘、鎂、鉀等礦物質,同時含糖量較低。含糖量過高已被證實和肥胖及第2型糖尿病有關,而這兩者亦為心臟疾病已知的風險因子。

研究中,作者回顧150篇科學家發表的研究成果並做出結論,男性一天飲用約2瓶330ml的啤酒,或女性每天飲用
1瓶330ml的啤酒,或能夠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節錄自:華人健康網 2/6/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