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LINE
iBeauty 專業美容資訊網 關於我們 會員登入 進入手機版

養生之道在飲食[專業知識][健康]

我們平均一日3餐(不包括零食),但你是否真的知道哪些是對身體有益的食物?Luc Mouton在本文中將向大家介紹一些良好的飲食知識。


Zakiroff

Pixel-Shot

Grinchh

東方與西方對飲食的看法
中國傳統早在3,000年前就已經將飲食視為維持健康和治療眾多失調紊亂與身心疾病的有效方法。這個舒適方法在中國被稱為「養生療法」,目標是維持能量和諧,延長壽命和預防疾病。生活節奏與質量、睡眠、飲食、衛生、氣功、按摩、艾療、針灸都與養生的息息相關。

在西方社會,情況則稍有不同,因為西方已經喪失了大部分的飲食根源和傳統,餐飲業轉為提供雪糕、啤酒、鱈魚、西班牙香腸和香料牛胸肉!

在蘇格拉底、柏拉圖和希波克拉底之後的2,000年,社會觀點終於有所改變,西方社會似乎終於意識到飲食能夠維持健康甚至治療疾病。將我們的健康和我們的營養幻想交給偽科學家或貪婪無比的企業家,這是否幼稚,甚至危險?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能夠在東方世界找到!

一個與飲食有關的傳說
傳說公元前2世紀,一位廚師為國王發明了一款桂皮湯,能夠避免他在秋季生病。作為感謝,國王任命他為宰相。這個傳奇故事表明了傳統是何等重視飲食,特別是根據四季變化和各人的不同體質與健康狀況來選擇相應合適的飲食餐單。西方的「食物與快樂」方程式在東方則變成「食物與健康」方程式。

屬性與味道
根據傳統,養生是尊重自然、季節,以及每個人的身心需求。重點在於天然和自然成熟的當季產品,經過精心烹製,並在舒適氛圍下快樂地享受美食。中國傳統向我們展現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營養方法,因為它根據食物的屬性和味道來將食物分門別類。

食物的屬性能夠令身體與四季保持和諧,並有效治療各種內部紊亂失調。味道即食物的歸經(相關食物對應的器官和臟腑),這並不一定指食物的味道。

東西方的飲食營養學
西方飲食營養學可謂很「年輕」,誕生只有100年左右。它將人視為一個熱量機器,而飲食則被視為燃料。西方飲食營養學談論的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至於中國傳統而言,冬季始於11月中旬,終於中國春節前18日。這是一個內向化的季節,是一年之中最陰的時期,這個季節正是適合「儲備」的時節,有助人體進行休息和恢復能量。在中國傳統中,冬季與津液及能量息息相關。此動力由膀胱和腎臟負責,從而維持良好的平衡。

五行之說
五行與臟腑相對應:
-肝膽對應木;
-心和小腸對應火;
-胃和脾對應土;
-肺和大腸對應金;
-膀胱和腎對應水。

冬季是津液運動頻繁的時節,在這個時期,膀胱和腎臟則身負重任。因此冬季的養生必須注重補氣、溫陽、滋陰和養精。腎臟須要強化,同時也不要忘記脾胃,它們是血氣的來源所在。掌握一些簡單通用原則,我們就能夠享受到健康均衡飲食,確保我們日常獲得舒適。

腎臟的基本職能
腎臟是精、陰和陽的來源所在,三者正是生命的基礎所在。精被視為先天的精華。是我們的能量資本,由父母遺傳給我們,本身蘊含著我們未來的所有發展可能性。優質的養生有助於腎臟的保養,它起到決定性作用。負面情緒、酒精、飲食不佳等都會令這個珍貴的能量嚴重退化,甚至是不可逆轉的退化。

質量
食物質量是首先須要考慮的。食物愈是接近其自然和野生狀態,它就含有愈多的活力,即精氣。它所蘊含的精氣就會傳遞給吃它的人,從而增加後者的能量資本。健康活力的食物不能夠含有殺蟲劑、化肥、防腐劑或添味素等眾多人工成分。產品中含有的活力即精氣由多至少排列如下:
-野生狀態;
-以生物動力方式製作;
-有機方式製作;
-傳統方式製作;
-無土方式製作。

活力
它取決於食物中含有的精氣。這表現在食物的外觀,特別是食物的新鮮程度。食物的精氣是由構成它的液體作為載體,因此接觸空氣會氧化,會令到這些液體乾燥和退化,繼而失去活力。因此最好在烹煮前一刻才切割食物。注意,即使是在冰箱雪櫃的低溫保鮮環境下,也不要太長時間保存食物。

進餐
進餐須要遵守一些簡單有效的原則:
-    在上一餐已經消化之後才進食,有助器官有足夠時間休息;
-    定時進餐,從而避免無謂地消耗能量;
-    適量飲食,切勿吃得太飽;
-    早上要吃早餐,中午要吃午餐,晚餐要早點吃和吃少一些;
-    進餐時要保持安靜,集中精神,用心快樂地緩慢咀嚼;
-    吃熱食,盡量少吃生食和冷凍食品;
-    飲用室溫飲料,餐後喝熱飲以促進消化;
-    疲勞時盡量少吃東西;
-    飯後按摩胃部和散步。

烹煮
盡量避免生食,多採用「陽性」烹煮方式:焗、烤、炒、煎,以此營造一個溫暖臟腑的環境。

身體的中樞
根據中國傳統,脾胃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們被視為人體「元氣」的中樞,即是人體的中心所在。食物經過脾胃,由此提煉出精華,從而產生血和氣。如果脾胃處於良好平衡狀態,則血氣的生產也會處於良好狀態,這也使到所有內臟器官得到良好的血氣供應。

如果這個機能出現失調,消化就會變得困難,從而導致出現腹脹、飯後疲勞、大便軟爛或不規則、腹瀉、季肋部疼痛、浮腫、打嗝,所有器官變得衰弱,整個機體活力整體下降。

如何強化中樞?
正確烹煮穀物是世界各個民族的飲食基礎,我們每餐都應該進食穀物。它容易消化且有營養,一般屬於甘味,能有效強化脾胃。燕麥、稻穀、玉米、黑麥都屬於甘味,中性,歸經脾胃;小麥、小米和蕎麥也屬於甘味,涼性。它們也屬於同一歸經,但在冬季食用時需要更加適量,這是因為它們屬於涼性。

對應冬季的味道
冬季對應的味道毫無疑問就是鹹味。這個季節人們吃的是鹽醃的肉和魚,甚至是發酵製作的肉和魚。它能夠溫和地協助「元氣」被動濃縮和達到頂峰,這正是這個季節所需要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在冬季起到整治地位的腎臟。少量的辛味和酸味也同樣適用。

鹹味的主要職能就是疏通、消滯、散瘀、排泄、促便。它可促進能量下沉,但就只能適量食用,否則會傷及脾臟,長遠甚至傷及心臟。

冬季宜進食的食物屬性
冬季時應盡量食用溫性和熱性食物。在設計你的所有餐單時,你需要一直謹記食物金字塔的推薦。因此你的每一碟食品都須要圍繞蔬菜、豆類和穀物而展開,它們將佔你所有餐單的大約2/3!

早餐
早餐是一天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餐,它必須容易消化,同時足夠飽腹,讓你能夠一直堅持到午餐時間。這是改變飲食習慣的第1步。開始活動的消化功能必須被啟動,同時也不能負擔過重!如果你早上起床時沒有胃口,有可能與食滯有關。

食滯
食滯通常是由於前一天晚上吃的飯太過豐富,又或者太晚才吃飯。食物滯留在胃或腸中,導致第2天早上起床時飽腹感覺,甚至噁心作嘔。解決辦法就是晚上減少攝食。

每天的第一餐須要飽肚,謹記不要吃得太多,從而為午餐留下胃口。早餐盡可能少含糖分和低脂肪。現代社會的早餐經常令人沮喪,因為它含有太多甜點和過於油膩。早餐太多糖分會嚴重損害脾胃,導致食物消化能力變弱。

早餐飲料在任何情況下絕對不能是動物奶。植物奶(豆漿、杏仁稻米漿、燕麥、大麥)完美適合你每天的第1餐。注意:豆漿屬於涼寒性食物,因此你須要變更不同的植物奶,令到你的飲料多樣化。蔬菜湯、味噌湯和花草茶也都同樣非常適合。

水果
水果須要謹慎食用,因為它們屬於酸性食物,並不總是能夠與穀物搭配。香蕉則除外,它並不屬於酸性,不會影響到穀物和豆類的消化。為避免出現不適(腹脹、飯後疲勞、難以消化等),我們須要在非就餐時間吃水果,例如在下午茶時間,又或者將它們煮熟後再吃,這樣更加容易消化。

穀物
穀物也同樣適合煮熟加熱食用。小米、燕麥、玉米、小麥、黑麥、稻米等,選擇範圍極廣。它們都可以是早餐的主食!

你也可以喝粥糊(由麵粉製成)、麥片粥(由麥片製成)、燕麥糊、薄餅、布丁、麵包、蛋糕、米糕。如果生吃,它們很難消化,這會令負責消化的五行之火消耗殆盡。如果搭配水果和冷凍奶製品,對脾造成的傷害更大。

午餐
這是一天之內最重要的一餐,而且是經常為人最容易忽略的一餐!它要不就是不足夠,要不就是太過豐富,未能給你帶來身體平衡所必需的營養。在中午時分,陽氣會達至最高,消化功能也是最大。午餐必須為身體帶來基本營養。它必須豐富和飽腹,但同時不會令身體的消化能力出現紊亂失調。

如果進餐太過豐富,食物吸收就會變得困難,從而產生疲勞。脾胃就不得不動用很多能量來消化食物,這導致人體的能量收益變得很少,甚至是負數。如果經常吃冷食:三文治、沙律、生菜搭配奶製品,那對身體而言就是一個極大的飲食和衛生災難。為此,在這樣進餐之後,和午餐過於豐富一樣,你會同樣出現浮腫和疲勞等情況!由此引發各種不適失調,包括消瘦、營養缺乏、體重增加、體內黏液積聚,這會表現為水腫、蜂窩組織問題等。


你可以至少每年6個月,由早餐開始或結束時喝菜湯或素湯。其他的月分5-9月喝易於消化的生菜湯。肉醬、菜汁、冷魚肉、魚子醬、黃油烤麵包片、燈籠椒魚子醬、魚肉麵包等,這些頭盤都可以任你發揮搭配組合。

蛋白質
豆類和植物蛋白質,例如豆腐也適合每周吃幾次。意大利麵搭配春季蔬菜,鷹嘴豆搭配蔬菜的北非特色菜古斯古斯(Couscou)也同樣大受歡迎,而且也非常美味,因為它們將蔬菜、豆類和穀物完美結合。偶爾再吃一點肉類如瘦肉或魚肉,但就不要長期固定吃。如果體質能夠接受雞蛋的話也非常適合。還可以吃一些乳製品,例如在一些菜式或法式鹹批中加入一點奶油忌廉或新鮮黃油。

餐後甜點
午餐結束後吃一點芝士和餐後甜點?這兩者都不適合,至少不能每天都吃。芝士只能用於意大利麵和其他須要用芝士絲的菜式。芝士和餐後甜點要留給節假日才吃!你的午餐不應該吃得太飽。

晚餐
晚餐在我看來是錦上添花的一餐,但要想這樣,你就必須早點起床。如果你晚上沒有吃晚飯,無論是偶爾還是幾乎從來不,那第2天早上你都會饑腸轆轆。因此你須要花點時間準備吃飯,這使到你要比平時更早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