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auty

《姊妹》與我
[其他][其他]

想了兩個星期,到底要不要寫這個題目。很敏感,但又很想寫,但又怕惹人誤會……不過最後還是決定寫。人都過大半生了,哪顧慮得那麼多,只要不是立心傷害人,在能力的範圍下,就按自己的心意任性一點去走人生的下半場吧。

在《香港美容》談《姊妹》肯定是敏感的,以往一向都不會這樣做,但今次破例吧!事源於2019年12月5日傳來消息,驚聞《姊妹美容》雜誌出版12月號後,便會停止紙本雜誌。

真的是「驚聞」,而不是「喜聞」的。因為一直認為以擁有多項展覽、文化、廣告及媒體管理等業務的凌速姊妹集團,應該絕對有能力「養住」紙本的《姊妹美容》,但最終還是傳來了決定將紙本停刊的消息……

想談《姊妹》不是看業務對手離場而幸災樂禍,而是因為對《姊妹》的深厚感情和回憶。

《姊妹》雜誌(以前有人叫《姊妹》畫報)肯定是香港雜誌界的一個代表性品牌。從網上搜尋的資料看到,《姊妹》於1970年10月由姊妹出版有限公司創刊,絕對是香港第一代本地集娛樂、時裝、小說、美容和兩性等內容的綜合性女性雜誌。當年的美容院和髮廊,有哪一家會不存放一堆《姊妹》雜誌讓顧客翻閱?

而我,則是自年輕時(中學階段)在姊姊經營的美容院開始接觸到《姊妹》的,她和《讀者文摘》應該是我人生中首2本接觸的雜誌了(更年輕時接觸過的應該只是漫畫書和連環圖)。雖然我不是女性,也對娛樂、時裝、小說和美容等內容毫無興趣,但雜誌後半段的「粉紙系列」(印象中是用粉藍或粉黃色的書紙以單色印刷的)的一系列內容卻非常吸引著我─這系列內容包括兩性關係、性專題、性博士信箱、甚麼是愛和徵求筆友等軟性有味專欄。相信除了我之外,這些內容也成為了當年不少少男少女的性知識和兩性關係的啟蒙導師。

2001年,由凌速傳播有限公司和姊妹出版有限公司合併成立了凌速姊妹集團,《姊妹》亦收編旗下,並在2005年轉型為美容雜誌,更名為《姊妹美容》。《香港美容》有幸成為這本香港殿堂級雜誌的直接業務競爭對手,更名正言順地每月都一定會去買一本《姊妹》來知己知彼一番。

雖然有云同行如敵國,但實際上我們之間似乎又沒有視對方為「敵」;也知道我們兩Team同事在外工作時時有相遇,也是有傾有講的。多年前透過朋友引線下認識凌速姊妹的梁總,曾探討過合作空間,雖最終沒有達成任何合作,但亦沒有一些不光明磊落的惡意競爭行為,算是互相尊重的競爭對手。數年前先室仙遊,梁總更送上鮮花和親切的慰問;一直記得他的安慰:「你們能夠攜手奮鬥多年,有著共同目標,緣分一生,也實讓人羨慕……」言中有理,閱後傷痛也確稍能舒減。更難得的是,多年來我參與毅行者比賽籌募善款,梁總都當仁不讓,給我大力支持。

當年我們創辦《香港美容》的目的,是希望美容界會有專屬的媒體,去關注和傳播美容界的知識和訊息。開始時我們是香港唯一的一本專門針對美容為主題的雜誌,至全盛時期,曾發展至行內有4、5本美容雜誌,然後又逐一離場,《香港美容》又再變回了香港唯一一本專門針對美容為主題的雜誌,實在感慨萬分!當然,我們亦明白不必怨世事變,變幻原是永恆的道理。任何事物包括媒體也會不停地演變,所以我們也沒有一成不變地停下來,早於5年前已積極開發ibeauty.com.hk 和《美容收風站》等多媒體網上/電子美容資訊平台,為美容界提供更快速和層面更寬廣的傳播渠道。

可能與其他雜誌沒有像和《姊妹》般的淵源,因此看到其他雜誌退場時並沒太大的感覺。但今天收到一本香港一代代表性雜誌《姊妹》停刊紙本的消息,想到以後沒法再每月買到這本曾經一起在市場上奮鬥過的雜誌,心內實有戚然。更有同事表示:忽然間,覺得我們好像在守護著一種碩果僅存的事物……

Btw.    我知道這個「對手」並沒有離開,只是在其他層面繼續努力;而我們也不會鬆懈,也會在不同層面繼續努力。就讓我們繼續一同進步吧!





Loading...